武汉仲裁委员会办公室2021年度法治政府建设工作报告
2021年委办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依法治国新理念新思想战略,紧紧围绕中央、省、市法治政府建设重点,统筹推进委办各项工作,坚持党的领导,充分发挥党组织的领导作用;坚持统筹协调,做到依法治党、依法履职、依法仲裁共同推进,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全面推进法治武汉建设工作的有效落实,现将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一、坚持党对仲裁工作全面领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
(一)弘扬法治精神,推动习近平法治思想入脑入心
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和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工作会议精神,强化思想引领。通过党组中心组理论学习和支部主题党日集体学、多次学,组织全体干部职工参加习近平法治思想辅导报告会专题学,并将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作为仲裁委换届工作会议和新聘仲裁员培训内容重点学。落实机关法治教育,同时充分发挥国家工作人员学法用法、学习强国等平台作用,严格落实学习要求,确保学习参与率100%、合格率100%。推进习近平法治思想入脑入心,努力把仲裁队伍培养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实践者、推动者、捍卫者。
(二)加强组织领导,推进法治建设工作落实
坚持党组对委办法治政府建设工作的领导,发挥党组把方向、管大局、保落实作用,党组作为第一责任人,对法治政府建设重要工作亲自部署、重大问题亲自过问、重点环节亲自协调、重要任务亲自督办,强化工作责任,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通过委办党组会、主任专题会研究法治建设、仲裁法律制度宣传工作10余次,多次围绕矛盾纠纷排查化解专项工作、信访疑难积案化解等工作召开专题会议研究,有效推动仲裁法治建设融入基层自治和社会治理工作。同时建立了多元矛盾纠纷排查化解仲调对接法律制度,出台《武汉仲裁委办调解中心调解规则》、《武汉仲裁委办调解员管理办法实施细则》、《武汉仲裁委员会服务区域金融中心建设推动金融仲裁高质量发展若干举措》和《互联网仲裁服务和管理规范》等规定,有效发挥仲裁的法治保障作用。
二、聚焦主责主业,开创仲裁法治建设工作新局面
(一)服务“五个中心”建设
围绕打造国家科技创新中心,为科技成果转化提供仲裁服务,与光谷现代服务园联合开展知识产权保护,推动产业发展新动能报告会,强化知识产权仲裁服务。围绕打造国际交流中心,举办“武仲杯”国际商事仲裁模拟庭辩论赛,积极吸纳储备涉外专家人才,通过香港国际仲裁中心、上海国际仲裁中心等机构,遴选和推荐22名外籍仲裁员和专家,提升国际知名度和影响力。积极筹划区域国际仲裁中心项目试点申报工作,在汉举办“长江中游城市群仲裁机构合作协议签字仪式暨仲裁机构涉外仲裁能力建设研讨会”,起草《长江中下游城市群仲裁合作机制建设工作方案》、《仲裁服务武汉城市圈同城化发展工作方案》;围绕打造区域金融中心,出台《关于服务武汉区域金融中心建设推动金融仲裁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与汉口银行建立合作试点机制。
(二)延续仲裁“惠民惠企”政策
助力疫后重振,最大限度减少疫情对企业的冲击和影响。2021年委办研究对服务武汉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推出一系列法治便民利民举措,延长《武汉仲裁委员会全力服务疫情防控工作若干意见》适用期限,提速加快仲裁财产保全和证据保全、仲裁收费退费、仲裁费用缓交和减免审批手续,让更多的市场主体了解仲裁,选择仲裁,通过仲裁解决矛盾和争议。
(三)加强社会矛盾多元化解
一是完善矛盾纠纷多元调处化解机制,加强与湖北省保险行业协会、武汉金控集团、武汉市金融管理局的联系和交流,及时了解掌握行业风险点,宣传以确认仲裁方式提前介入风险防范与纠纷化解,提升矛盾纠纷排查化解能力。二是深入贯彻《武汉市多元化解纠纷促进条例》,健全矛盾纠纷排查化解体系,完善仲调对接机制,积极引导仲裁案件以调解方式结案,提高调解结案率。今年以来委办优化提升网上仲裁服务方案,创新武仲云平台,实现当事人网上一站式受案、组庭、调解、开庭、电子证据送达等程序,大大优化了案件办理质量和效率。三是进一步明确仲调对接网上仲裁确认案件收费标准,进一步提升网上仲裁服务效能,对部分仲裁案件实行费用减免优惠政策,推进仲调对接案件网上办理。四是组建仲裁服务中心(调解中心),恢复武汉仲裁委员会国际商事调解中心运作,制定《武汉仲裁委员会调解规则》,完善仲裁与调解、仲裁与诉讼衔接机制,建立“在线调解+在线仲裁确认”的ODR在线争议解决新模式合作,建立旅游纠纷调解仲裁对接机制,累计成功调解案件753件,标的额27亿元。
(四)加强仲裁公信力建设
一是紧抓业务能力提升。每件案件组庭后,仲裁员在审理案件材料前,必须签署《仲裁员声明书》,向双方当事人披露自己与案件审理是否有利益关系,选择主动回避或者当事人提出申请回避,确保仲裁员审理案件公正审理。完成第五届武汉仲裁委员会仲裁员选聘工作,坚持优中选优的原则,选聘人员涵盖经济、贸易、建设工程、国内经贸多个领域1044名专家。每季度开展仲裁员履职情况通报工作,全年共组织四次仲裁员业务培训,进一步加强仲裁员能力和操守建设??埂笆阎俨迷薄逼姥』疃约?、推荐、初选、网评、专家评审等严格程序,评选出10位十佳仲裁员。通过各项举措委办全年仲裁案件结案9000余件,裁决正确率100%,无仲裁案件被撤销或不予执行。
二是夯实案件管理。深入落实积案定期清理机制,针对2019年12月31日前立案未结案件,重点开展积案化解督办,确?;盖謇硎迪帧跋媪?、减少增量”,争取在法定期限内结案率达到80%。建立常态化的监督机制,强化研判督导,疏通结案难点,从严控制案件审理期限,科学界定超审限案件,提高快速结案比例,简案快审,繁案精审,充分发挥仲裁简便、高效、灵活的制度优势。与市中级人民法院建立仲裁与司法监督沟通交流的长效机制,就送达、保全等问题及时研究,提高裁决的可执行性,切实维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
三、突出法治宣传教育,强化普法成绩成效
(一)落实仲裁队伍法治教育
抓好仲裁员、办案秘书队伍法治素质培养,今年以来委办举办了四次仲裁员业务培训大会,组织秘书参加12个专题为期三周的研修班,全面提升仲裁队伍专业技能。举办业务办案标兵、办案能手评选活动,提升仲裁队伍专业理论水平和业务工作能力。
(二)落实新媒体普法宣传教育
落实“谁主管谁负责”“谁服务谁普法”普法责任制,深入开展“仲裁直通车”“仲裁员进社区”服务,走访调研中铁七局、武汉市住房保障和房屋管理局、宝业湖北建工集团、华润置地华中大区、武汉城建集团、招商银行武汉分行等企业150余家,数十家企业部分合同约定仲裁条款。举办仲裁法治宣传活动近20场次,线上线下参与人数累计突破10万人次?;擞眯旅教逍录际跗辗?,及时更新武仲官网、微信公众号普法宣传内容,阅读量、点击率均大幅增长。专项宣传影响力进一步增强,法治日报、长江日报、武汉广播电台等多家媒体宣传武汉仲裁法治工作情况,积极配合《仲裁在中国(第二季)》摄制。
四、存在的主要问题
今年以来,仲裁委办在推进法治建设,优化营商环境中取得一定的成绩,但离市场主体的需求还有明显差距。一是干部队伍政治理论素质有待提高,运用习近平中国特色法治思想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还不够。二是干部队伍推进法治建设服务市场主体和群众的意识还需要进一步增强,服务理念要向纵深推进。三是创新仲裁服务方式更好的满足当事人的个性化或具体化要求自做的不够。四是干部队伍围绕打造“五个中心”、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提高仲裁公信力方面思路还不够开阔。
五、下一步工作举措
(一)增强法治观念推进法治建设
坚持把全民普法和守法作为委办法治建设的长期基础性工作,持续深入开展法治宣传教育,发挥仲裁职能,在办案中普法,将法治建设融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去,使委办法治建设工作更加高效化、条理化。
(二)履行仲裁职能服务经济社会发展
立足仲裁职能,发挥仲裁专家资源优势,高标准打造武汉金融仲裁品牌,积极发展智能化、数字化仲裁,着力构建在线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机制,建立健全在线调解和在线仲裁确认对接机制。加大推进仲裁与企业、协会和商会,仲裁与调解组织、法院的深度合作和交流,深化仲调对接、诉调对接、委托调解机制,积极妥善化解社会矛盾,维护优化营商环境,促进经济社会发展。
(三)依托大数据平台推进智慧社会治理
加大力度推进互联网仲裁云平台建设,加大智慧仲裁研发,力争完善启动互联网全领域综合办公平台系统,以网上在线平台为依托,加快推进仲裁信息化建设,充分运用大数据、云计算和智能庭审系统,加快和提升仲裁管理能力和水平。
(四)加快人才队伍建设打造公信力
加强干部队伍专业培训,落实仲裁委办工作人员分类分级管理制度,打造专业、高效的仲裁法治工作队伍,提高仲裁公信力。建立符合法治建设新要求的仲裁管理制度,全面提升委办综合管理的软实力。更加积极稳步推进仲裁体制改革,完善内部各项规章管理制度,增强干部队伍服务意识,塑造机构良好的社会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