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4月2日上午,武汉市人大常委会党组书记、常务副主任卢国祥,党组副书记、副主任胡绪鹍,副主任张河洁,副主任彭志敏,副主任罗长刚,秘书长于建海率市人大内务司法委员会、财政经济委员会、教科文卫生委员会、城建与环保委员会、农村委员会、民宗侨外委员会、人事任免委员会、法制委员会、代表工作委员会以及部分市人大代表专题视察了武汉仲裁工作情况。武汉仲裁委员会主任陈华芳,委员会常务副主任、委办党组书记、主任刘健勤,委员会副主任、委办副主任闵锐,委员会委员、委办副主任李登华,委办副巡视员李章波参加了座谈。参加座谈会的还有仲裁员代表、仲裁服务对象代表。武汉市中级人民法院立案一庭负责人也参加了座谈。座谈会由市人大内务司法委员会主任刘志海主持。
市人大常委会领导视察了武汉仲裁委立案大厅,听取了仲裁工作流程介绍并观看了武汉仲裁主题宣传片。
陈华芳主任就武汉仲裁委第三届委员会的基本情况进行了介绍。
刘健勤常务副主任汇报了近年来武汉仲裁法制建设工作情况。她说,自组建以来,武汉仲裁委坚持以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为主线,以提高案件质量和效率为核心,以提升社会公信力为目标,致力于打造公正、廉洁、高效的仲裁机构,努力为保障经济社会健康发展作出贡献。自2002年以来,武汉仲裁委受案数连续十一年位居全国215家仲裁机构第一位,涉案标的额保持在全国仲裁机构前五位;2012年,共受案10608件,涉案标的额89.99亿元,当年案件办结率为96.81%,调解和解率为97%,裁决正确率达99%。在依法办案的同时,武汉仲裁委主动创新服务机制,坚持建立“市场化的工作体制”、“社会化的服务平台”以及“专业化和特色化的工作模式”,在优质服务党和政府中心工作以及经济社会健康发展方面做出了一些探索和尝试。
中国工商银行股份有限公司湖北省分行、武汉铁路局、一冶集团有限公司、武汉建工(集团)有限公司、中建商品混凝土有限公司等企业作为仲裁服务对象代表在发言中从亲身经历出发,对仲裁工作给予充分评价,认为仲裁办案工作公正、廉洁、专业、高效,当事人在仲裁程序中能够“赢得堂堂正正,输得明明白白”。同时,武汉仲裁委具有较强的服务意识和创新意识,多年来,坚持深入市场经济,紧跟企业需求,不断推出受到市场主体欢迎的法律服务方式,在为企业发展保驾护航方面受到了广泛欢迎和认可。
仲裁员代表从不同角度谈了参与仲裁工作和办案的感受和体会。
武汉市中级人民法院立案一庭负责人介绍了武汉仲裁司法监督工作情况。
卢国祥副主任在总结讲话中充分肯定了武汉仲裁工作成绩,并着重谈了三点感受:第一,对仲裁工作地位有了进一步认识。他说,仲裁工作对于推进市场经济的形成,对于优化城市发展环境,对于坚持社会公平、正义、和谐、稳定有着重大意义。第二,对武汉仲裁工作业绩有了进一步认识。他指出,武汉仲裁近年来工作业绩显著,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办案多”,武汉仲裁委成立16年来,受理了8万多起案件,依法化解了大量经济纠纷;二是“质量高”,仲裁案件结案率、和解调解率、正确率都保持在较高水平,较好实现了仲裁公平和公正;三是“效益好”,通过高质量的工作,有效实现了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的相统一。他强调,武汉仲裁工作能够在全国仲裁机构中保持前列,关键在于坚持了“三个一”:走了一个好的路子,即武汉仲裁工作坚持了正确的工作理念、正确的工作方法和正确的工作模式;有一支好的队伍,即培养了一支专业高效的仲裁员和仲裁工作人员队伍;探索了一些好的规律,即以依法受案、依法办案为仲裁工作的前提,以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为仲裁工作的根本,以体制创新、机制创新、方式创新、制度创新为仲裁工作的关键,以提高仲裁员和仲裁工作人员的整体素质为仲裁工作的基础。第三,武汉仲裁工作要持续、健康发展,还要进一步处理好六个方面的关系:一是要处理好社会效益和仲裁效益的关系,这要求仲裁工作必须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的根本宗旨;二是要处理好数量与依法受理、坚持质量的关系,确保仲裁工作高质高效;三是要处理好大众化与专业化、特色化的关系,真正形成武汉仲裁的品牌和特色;四是要处理好炼内功与对外加大宣传、树立形象的关系,实现武汉仲裁“走出湖北、走出中国、影响世界”的工作目标;五是要处理好创新与继承的关系,促使两者有效结合,推动工作持续发展;六是要处理好仲裁与执行的关系,确保仲裁工作落到实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