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仲裁委办参加市人大常委会调研座谈会
6月23日上午,武汉市人大常委会就南京市人大常委会来汉调研仲裁及监督司法工作组织召开座谈交流会。会议由武汉市人大常委会委员、监察和司法委员会主任唐树人主持,南京市人大常委会党组副书记孙建友,武汉市人大常委会党组副书记、副主任龙良文,武汉市人大常委会委员、监察和司法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武汉仲裁委员会办公室党组书记、主任罗平出席座谈交流会。
会上,罗平重点就武汉市人大支持和促进仲裁工作以及武汉仲裁工作主要做法两方面进行了汇报。
罗平指出,市人大对仲裁工作的支持和促进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加强《仲裁法》贯彻实施情况的执法检查,坚持将仲裁工作列入监督计划,坚持将仲裁工作与其他重要工作一同安排,坚持将仲裁公信力建设作为重点。二是支持仲裁委员会依法行使职权,鼓励首选仲裁为纠纷解决方式,支持引入仲裁手段预防和化解矛盾纠纷,引导建立仲裁与司法的良性互动机制。三是助力仲裁委员会创新发展,支持仲裁委员会依法开展换届工作,支持仲裁委员会探索建立仲调对接机制,支持仲裁委员会区域化、国际化发展。
罗平介绍了武汉仲裁工作,近年来,武汉仲裁委积极融入市场经济、主动为市场主体服务,坚持走专业化、规范化发展道路,案件质量过硬,仲裁公信力稳步提升。成效的取得离不开武汉仲裁委一直以来的坚持和创新:一是坚持依法办理仲裁案件。二是着力打造高素质仲裁工作队伍。建立核心仲裁员制度,按季度通报仲裁员履职情况,探索建立仲裁秘书分类分级管理体系,组织开展培训,为仲裁事业储备专家型、复合型人才。三是健全完善案件质量管控机制。通过健全完善仲裁庭组庭规范、仲裁案件办理流程、裁决文书专家核阅制度、案件抽查制度、仲裁规则制度体系,全方位、多角度提升案件质量,保障仲裁公信力的生命线。四是助力优化营商环境。主动减免仲裁费用,降低受疫情影响的企业、群众争议解决成本;成立“一带一路”(中国)仲裁院和自贸区国际仲裁院,加大外籍仲裁员选聘力度,着力提升涉外仲裁服务能力;加强与国际知名商事仲裁机构交流,举办“东湖国际法律论坛”、“武仲杯”国际商事仲裁模拟仲裁庭比赛等具有极大影响力的活动,积极打造区域国际仲裁中心,不断扩大武仲国际影响力;营造一流现代化仲裁服务环境。五是构建多元解纷法律服务体系,完善仲裁与调解、仲裁与诉讼衔接机制。六是推进智慧仲裁提档升级,构建“案件管理、综合服务、数据中心”三大平台,仲裁活动的开展更加便捷。七是引领区域仲裁协作机制建设,构建武汉城市圈“1+8”仲裁服务新格局,建立长江中游城市群仲裁协作机制。
罗平表示,南京仲裁委积极探索知识产权纠纷多元化解机制,取得了良好效果,自2018年被国家知识产权局列为首批能力建设知识产权仲裁调解机构以来,办理知识产权类案件数量连续几年位列全国前茅,在知识产权领域有着丰富经验和过硬能力,希望今后在武汉市人大的支持和监督下,武汉仲裁委能够进一步加深与南京仲裁委在知识产权仲裁领域、涉外仲裁领域、仲裁业务协作、仲裁人才培养的合作,促进区域仲裁事业协同发展,实现协力共进、互助共赢,以优异的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南京市人大常委会监察和司法委员会、武汉市人大常委会监察和司法委员会、南京市浦口区人大常委会有关同志参加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