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立“诉讼+调解+仲裁”多元解纷新模式,武汉仲裁委贡献力量
6月12日下午,武汉仲裁委员会到江汉区人民法院调研仲裁—调解对接工作,这是在建立“诉讼+调解+仲裁”多元解纷新模式背景下的一次调研。
随着社会经济发展,社会主体维权意识及法律意识不断提升,带来了社会利益主体、社会关系和交往大量增加,已有的以诉讼为主的纠纷解决方式无法满足社会纠纷解决的需求,通过非诉方式为法院分流与减压成为必然。
为响应国家诉源治理的号召,完善仲裁纠纷多元化解机制,武汉仲裁委于2021年4月设立武汉仲裁委员会国际商事调解中心。此后,武汉仲裁委先后走访武汉市多家基层法院,了解到自立案登记制改革以来,迫切地需要更多地发挥非诉讼解纷优势,从而缓解法院立案登记制和法官员额制改革带来的“案多人少”的压力,以较小的司法成本取得较好的法律效果,能够在更高层次上促进公正和效率的平衡。为此,武汉仲裁委在与法院充分地沟通交流后,共同推出“诉讼+调解+仲裁”的多元解纷新模式,并先后与江岸、江汉、东湖高新区、经济开发区、汉南等多家基层法院签订纠纷多元化解合作备忘录,建立战略合作关系。法院通过诉前委派调解、诉中委托调解向仲裁委调解中心移送调解案件,并将调解成功的案件引入仲裁程序中化解,使调解、仲裁与法院诉讼一体联动,促进纠纷多元化解决。
据介绍,目前,武汉仲裁委已成功接受江汉法院移送调解案件800余件,涉及建设工程、金融、贸易、知识产权等多个领域,调解成功标的额约2.4亿元,其中约有3000万元争议通过诉前委派调解成功后引入仲裁确认程序中化解。近期,双方通过“诉前调解+确认仲裁”方式,仅用18天化解一起涉企服务合同纠纷1900余万元,为当事人节约诉讼成本5万余元。“诉讼+调解+仲裁”模式凝聚了诉讼资源与仲裁资源的工作合力,充分体现了仲裁在处理纠纷中高效、便捷、保密、低成本等优势。不仅有效缓解法院办案压力,也满足人民群众对矛盾纠纷解决的多元需求,为当事人提供及时有效的纠纷化解渠道。
来源:极目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