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法学院学子沉浸式“打卡”武仲
聚力打造涉外法治人才培养高地,以高素质法治人才助力高质量发展。4月12日,武仲作为涉外法治人才培养现场教学实践基地,接待了中南财经政法大学30余名法学研究生代表。
到访学生先后观摩了武仲的咨询、立案、组庭、开庭现场,通过听介绍、看资料等方式沉浸式体验了仲裁工作的全过程。观摩体验结束后,金融仲裁院陈迈院长、综合处陈晓梅处长以及优秀仲裁秘书代表王萍与学生们就武仲的发展历程、仲裁服务创新、案件质效管理及办案技巧、职业发展等问题进行了深度的互动交流和讲解。学生代表纷纷为武仲为当事人提供的现代、和谐、宽松的服务环境,以及专业、高效、便捷的服务流程设计“点赞”。
“纸上得来终觉浅,之前我们对于仲裁的了解停留在书页之间,这次来武仲实地参观,与仲裁‘亲密接触’,真切感受了武仲的办公环境和办案流程,不仅增加了见识,也对仲裁有了更具象化的认知。”一位参加了本次仲裁现场教学的学生如是说。
本次现场教学的带队老师王永强副教授在总结发言中分享了自己的三点感受:“第一,仲裁事业大有可为。仲裁发展水平不仅折射出一国或一个地区的法治与营商环境,也影响到国际争端解决中的法治话语权。在全面依法治国和高水平对外开放的大背景下,仲裁事业将迎来新一轮大发展。第二,武仲发展大有可为。武仲立足经济发展大局、乘势而为,近年来在案件质效提升、涉外仲裁发展、多元解纷机制创新等方面‘很有声音’。第三,仲裁工作大有可为。仲裁是法律人的蓝海,衷心祝愿中国仲裁越来越好,武汉仲裁越来越强。”
此次与中南财经政法大学联合开展的现场教学活动,作为落实与相关高校联合培养“国际仲裁法律硕士”的重要举措之一,具有重大意义。长期以来,武汉仲裁委员会致力于涉外法治人才培养和储备工作,不断强化与国内知名高校的涉外仲裁法治人才联合培养机制,希望通过多元化、沉浸式现场教学方式,让广大法学学子及时把握时代脉搏及涉外法治发展趋势,坚定理想信念,以德法兼修塑“筋骨”,以明法笃行强“体魄”,以高法治素养和强专业能力助力武汉涉外法治人才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