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仲裁委员会参加第九届东湖国际法律论坛
11月30日,第九届东湖国际法律论坛在武汉成功举办。全国政协常委、民革中央副主席刘家强、武汉大学党委书记黄泰岩、中国国际法学会会长黄进、国际商事争端预防与解决组织理事长于健龙出席论坛开幕式并致辞。开幕式由武汉大学国际法治研究院院长肖永平主持。
本届论坛以“高水平制度型开放的国际法治保障”为主题,在民革中央的支持和指导下,由武汉大学、中国国际法学会和国际商事争端预防与解决组织主办,武汉大学国际法治研究院、武汉大学国际法研究所、武汉仲裁委员会(武汉国际仲裁中心)和湖北珞珈国际法创新基金会承办,上海中联律师事务所协办。来自中央国家机关、国际组织、贸促系统、工商界、国家智库、高校和著名律所的知名专家学者共270人出席了论坛,近万人通过武汉仲裁委员会视频号在线观看了论坛直播。武汉仲裁委办党组书记、主任罗平,副主任李芊,国际仲裁院院长许敏,一级秘书熊颖受邀参会。
刘家强指出,高水平开放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鲜明标志,也是推动全球经济复苏和世界和平的重要路径。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明确了推动高水平制度型开放的战略部署,展现了中国通过新发展为世界提供机遇的责任与担当。高水平开放离不开高水平法治环境,涉外法治是高水平开放的重要支撑,应建设与高质量发展相匹配的涉外法治体系,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稳固保障。民革中央始终致力于服务党和国家大局,围绕“一带一路”建设、国际法治创新和涉外法治体系建设,与高校、智库和法律界展开深度合作,为政策决策提供有力支持。在全球变局和技术革命背景下,世界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需要国际合作和开放共享,也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需要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处理国际贸易与国际事务。民革中央将深化与各合作单位和国内外法制专家的交流互鉴,持续提升成果转化和协商议政工作效能,为在法治基础上更好推进高水平制度型开放献计出力,发挥更大作用。
黄泰岩表示,当前国际形势错综复杂,国际?;录环⑵捣?,国际格局演变持续深化,为全球治理带来了诸多不确定性因素。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完善高水平对外开放体制机制,在扩大国际合作中提升开放能力,建设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习近平总书记在20国集团领导人峰会上的讲话也为推动全球治理与国际法治指明了方向。中国正积极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武汉大学将进一步发挥在国际法领域的优势,积极为国家相关部门建言献策,努力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提供国际法保障。
黄进强调,制度型开放对于我国进一步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进一步实现高质量发展,并与世界各国一道共同应对全球化危机挑战,推动构建开放型世界经济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他指出,保障制度型开放要坚持一下几点:一是坚守法治信仰和法治精神,坚持国际法基本原则和国际关系基本准则。二是要善于用国际法治思维和国际法治方式有效应对挑战,防范风险。三是要善于用国际法治思维和国际法治方式有效应对挑战,防范风险。四是必须进一步加强国际法治交流合作,推动中国法治的国际传播。当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局部冲突和动荡频发,全球性问题加剧,来自外部的打压遏制不断升级。为有效应对这些风险挑战,在日趋激烈的国际竞争中赢得战略主动,我们需要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进一步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通过制度性开放来防范化解风险,有效应对挑战。
于健龙表示,国际法治不仅是维护国际秩序的基石,也是促进国际合作和全球发展的保障。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法治同开放相伴而行,对外开放向前推进一步,涉外法治建设就要跟进。因此,推动高水平制度型开放,首先要坚持法治基础,在法治轨道上稳步扩大开放,营造良好的制度环境。同时扩大开放中涉外法庭建设的深度和广度,以法治之力协调推进法律法制和国际治理。其次,要不断提高法律服务供给水平,为各类商事主体提供国际一流的仲裁调解,提升企业风险防范和纠纷预防能力,增强企业的国际法经营竞争力。最后,要坚持开放合作,深化国际法治交流合作。要加强不同法律体系之间的对话,强化双边、多边商事法律合作机制,深度参与全球治理和规则制定,不断凝聚共识,共同构建一个更加公正稳定可预期的国际法治环境。
肖永平对莅临本次活动的各位领导和嘉宾表示热烈欢迎,对民革中央的支持、指导,对主办方、联合承办单位以及协办单位对此次论坛的精心筹办表示衷心感谢。
开幕式后,在参会嘉宾的见证下,国际商事争端预防与解决组织秘书长沈佩兰正式发布国际商事争端预防与解决组织《投资争端仲裁规则》并对《规则》内容进行了介绍。新规则具有以下五个特点:一是提高仲裁程序的灵活性和高效性;二是适度提升仲裁程序透明度;三是促进当事人以友好方式解决争议;四是对仲裁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五是创造性地规定了不歧视原则和可持续发展原则。沈佩兰表示,《投资争端仲裁规则》的发布能够为当事人解决国际投资争端提供新的选项和新的路径,能够为推动国际投资仲裁的改革和发展贡献中国力量。
随后,中国法学会副会长、教育部法学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委员徐显明,国家发改委原副秘书长范恒山,外交部条法司副司长苟海波,上海政法学院校长、上海仲裁委员会主任刘晓红,武汉仲裁委办党组书记、主任罗平,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刘仁山围绕本次论坛主题分别发表主旨演讲。
罗平主任作《建设区域性国际商事仲裁中心 服务我国高水平制度型开放》主旨演讲时表示,当前武汉市正锚定“一高五新”目标。
一“高”是:建设“双循环”重要战略枢纽。加快打造新时代内陆开放新高地。
五个“新”是:“一带一路”内陆地区新节点、长江经济带高水平开放新门户、国际创新开放合作新引擎、全球现代产业发展新重镇、全国制度型开放新样本。
国际仲裁中心建设与武汉发展目标任务高度契合。武仲有地理优势、人才优势、文化优势、环境优势。武仲将通过国际仲裁中心建设,吸引经、贸、法、商人士,促进武汉打造制度开放新高地。国际仲裁中心可凭藉武汉区位优势,为 “一带一路”向我国内陆延伸,提供法治保障;汇聚国际精英,为湖北制度性开放做出新贡献。
本届论坛设置了两个专题讨论环节:专题一,“中国涉外法律法规体系建设”和专题二“国际供应链的ESG法律问题”。国际商事争端预防与解决组织秘书长沈佩兰主持专题一研讨,杨成铭、肖凯、杜焕芳、Ignacio de la Rasilla(睿思来)、梅傲和陈辕等专家学者就中国涉外法律法规体系建设进行了探讨,中伦律师事务所高级顾问赵健和武汉大学国际法研究所副所长张辉进行了点评。中联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徐国建主持专题二研讨,秦天宝、黎文、许多奇、符薇、张寸渊和朱宏文等专家学者围绕国际供应链的ESG法律问题进行了探讨,福州大学法学院院长李智和新加坡立杰律师事务所国际法律顾问马天宇进行了点评。肖永平主持论坛闭幕式并作论坛总结发言。
东湖国际法律论坛自2016年创办以来,始终坚持立足中国、胸怀天下,实事求是、求真务实,与时俱进、守正创新,得到了国内国际各界的大力支持和热情参与,至今已成功举办了九届,影响力日益扩大,已发展成为国际法理论研究和实践探讨的前沿阵地,为外交、国际政治、涉外法治事业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智力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