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期武仲法律沙龙“航空法的最新实践” 在鄂州市成功举办
随着低空经济在全球范围内的蓬勃兴起,航空法律体系的创新与完善已成为护航新业态发展的关键支撑。为深入探讨低空经济应用场景创新中的法律规制问题,7月27日,由鄂州市委政法委、鄂州市司法局、鄂州市法学会、武汉仲裁委员会(武汉国际仲裁中心)联合主办,鄂州仲裁委员会/武汉仲裁委员会(武汉国际仲裁中心)鄂州分会、武汉仲裁委员会国际仲裁院、鄂州市律师协会、湖北国际物流机场有限公司共同承办的第十二期武仲法律沙龙“航空法的最新实践”在鄂州市成功举办。律师、法官、检察官、仲裁员、高校教师、企业法务及企业高管150余人现场参会,3000余人线上观看直播。
武汉仲裁委办党组书记、主任,武汉市法学会副会长罗平,鄂州市委政法委常务副书记明思哲,鄂州市司法局党组书记、局长成华丽,鄂州市委政法委副书记、鄂州市法学会常务副会长王继春,武汉仲裁委办副主任李芊,鄂州市法学会秘书长黄兴德,鄂州市人民检察院党组成员、副检察长汪元金,鄂州市司法局党组成员、副局长杨方,鄂州市司法局党组成员、政治部主任董成家,鄂州市中级人民法院民二庭庭长胡航,中国民航管理干部学院教授、航空法研究中心主任刁伟民,南京航空航天大学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院长高志宏,中国民航大学法学院院长郝秀辉,华东政法大学航空法研究所负责人、国际法学院副教授于丹,深圳北理莫斯科大学中俄法学比较研究中心主任尹玉海,武汉大学弘毅博士后师钰然、湖北国际物流机场有限公司总法律顾问朱荣生,上海市锦天城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张宇恒等领导和嘉宾出席本次沙龙。
沙龙由鄂州市法学会副会长、鄂州市律师协会会长姜学文主持。
武汉仲裁委办党组书记、主任罗平致辞时指出,武汉与鄂州深化区域法治协同,通过托管模式整合专业仲裁资源与航空地域优势,为航空及相关产业提供国际化、专业化纠纷解决渠道,是区域法治协同发展的创新实践。她强调,仲裁服务向航空产业腹地延伸是服务国家战略的重要契机,需依托武汉深厚法治底蕴与鄂州航空枢纽活力,共同优化营商环境、推动区域高质量发展。针对服务效能提升,建议遵循“资源整合、优势互补”路径:一是中央层面需完善仲裁法等基础制度保障协同创新,地方层面可探索特色化航空仲裁促进规则;二是同步建立航空产业专业仲裁队伍和对接机制,实施案件分类管理,并构建信息互通平台强化服务精准度。针对风险防范,应依法衔接司法保障,严惩违约失信行为,为产业可持续发展筑牢法治基石。
主题发言环节,中国民航管理干部学院教授、航空法研究中心主任刁伟民作《智航未来 法筑新空——低空经济应用场景创新与法律规制》主题发言。他指出,低空经济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面临空域管理机制滞后、技术标准缺失、数据权属不清等五大法律挑战,亟待构建适配新型航空业态的规制体系。他强调,应通过“安全优先、分类推进”原则完善法律框架:一是中央层面需修订《民航法》以覆盖新型航空器监管,地方层面可探索特色化低空经济促进条例;二是同步建立智慧空中交通技术体系,实施空域分层分类管理,并构建数据互通平台强化监管效能。针对安全风险,建议遵循“先载货后载人、先隔离后融合”路径拓展场景,依法严惩“黑飞”行为,为产业可持续发展筑牢法治基石。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院长高志宏作《高质量发展低空经济的法治保障》主题发言。他指出,低空经济作为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在政策驱动下迎来爆发式增长,但面临三重核心挑战:安全风险层面,无人机“黑飞”事件暴露侦测反制技术不足与责任界定模糊;制度设计层面,国家顶层立法缺失与地方政策碎片化形成监管壁垒;空域管理层面,审批机制僵化制约场景创新。他提出三维法治路径:中央层面加速修订《民航法》并制定国家行动方案,建立空域分类管理制度;地方层面鼓励借鉴深圳政策全链覆盖、苏州空域精细化等特色模式;技术层面构建区块链飞行器溯源系统与智慧空中交通体系。他强调需遵循“先物后人、先郊后城”发展逻辑,通过法治刚性为低空经济可持续高质量发展筑牢基石,推动产业从政策热向生态稳转型。
武汉大学弘毅博士后师钰然作《低空经济视角下航空法律规范的构建和适用》主题发言,系统阐述了低空经济对航空法律体系的革新需求,强调需衔接国际公约与国内立法。当前《国际民用航空公约》的飞行规则、适航标准难直接适用于无人机,而国内《民用航空法》对“国家航空器”界定、承运人责任、隐私保护等规定亦面临低空场景适配困境。未来应重点完善空域分类管理、垂直起降机场规则、自动化技术责任认定等专项法规,为新质生产力发展筑牢法治基石。
圆桌讨论环节由鄂州仲裁委员会/武汉仲裁委员会(武汉国际仲裁中心)鄂州分会秘书长母洪春主持,中国民航大学法学院院长郝秀辉,华东政法大学航空法研究所负责人、国际法学院副教授于丹,上海市锦天城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张宇恒,深圳北理莫斯科大学中俄法学比较研究中心主任尹玉海等四位圆桌嘉宾,围绕“法治如何为航空航天的蓬勃发展保驾护航”主题,深入探讨了航空货运、航天仲裁、低空经济规则和民航货机风险四大核心内容,旨在应对新兴业态带来的复杂挑战。于丹副教授剖析了航空枢纽运输模式下的货运争议裁判要点,指出在高效运转的航空枢纽背景下,货物运输合同、货损赔偿和责任界定等争议频发,亟须精准裁判以保障全球供应链稳定。尹玉海教授探讨了仲裁在航天领域的适用性,认为航天活动技术密集、国际合作密切,传统商事仲裁机制能否有效解决太空争端值得研究。郝秀辉院长聚焦低空经济的法治建设,分析了无人机物流、城市空中出行等新业态的崛起,呼吁构建前瞻性法律规则体系,以释放产业潜能并保障安全秩序。张宇恒律师从实务角度解析了民航货机全流程风险,详细阐述了从引进、运营到退出环节的法律风险及防范策略。
鄂州市司法局党组书记、主任成华丽作总结讲话时高度评价了本次沙龙各位发言嘉宾的独到见解。她指出,本次沙龙精准把握了全球航空业深刻变革与我国低空经济腾飞的时代脉搏,将成为鄂州市深化航空法治实践的新起点。鄂州市将与各方携手,充分转化沙龙成果,搭建常态化交流平台,培育航空法律人才;持续优化航空领域法治服务,营造稳定透明营商环境;推动法治文化建设,为构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中国航空法治体系,护航鄂州打造国际一流航空货运枢纽贡献法律界的坚实力量!
沙龙结束后,与会嘉宾详细听取花湖国际机场建设和运营情况介绍。武汉仲裁委办部分工作人员实地走访鄂州仲裁委员会/武汉仲裁委员会(武汉国际仲裁中心)鄂州分会。
武汉仲裁委员会于今年3月正式托管鄂州仲裁委员会并设立鄂州分会,标志着武汉都市圈法治协同迈入“同城化”新阶段。武汉仲裁委员会将瞄准花湖国际自由贸易港建设,充分发挥仲裁专业高效化解涉外纠纷的优势,保障国内外当事人的合法权益,为高水平对外开放提供更加坚实的法律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