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时代的军民产融商事争议解决”法律沙龙成功举办
当前,人工智能技术正深刻重塑传统商事法律关系,为应对其对争议解决机制提出的全新挑战,9月15日,第十三期武仲法律沙龙“人工智能时代的军民产融商事争议解决”成功举办。本次沙龙由武汉仲裁委员会与北京军民产融服务协会联合主办,武汉仲裁委员会融勤仲裁院承办。150余名专家学者、企业代表和法律实务工作者相聚一堂,共同探讨仲裁服务如何与时俱进,为经济发展注入法治动能。
武汉仲裁委办党组书记、主任李章波,武汉仲裁委办副主任李芊,中国政法大学数据法治研究院教授、博导,中国网络与信息法学会副会长王立梅,中国政法大学国家安全学院副院长、副教授、博导郜庆,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法学院副教授、法学博士刘春梅,北京军民产融服务协会会长董刚,北京军民产融服务协会秘书长黄云艳,湖北省律师协会副会长张冬静,武汉市律师协会副会长弭晶、陶慧泉,武汉市律师协会名誉会长杨景国,湖北省律师协会惩戒委员会主任胡进,武汉市律师协会房地产专委会主任何应伟等领导和嘉宾出席本次沙龙。沙龙由武汉仲裁委员会融勤仲裁院院长陈迈主持。
武汉仲裁委办党组书记、主任李章波致辞时指出,当前以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新技术正深刻改变商事活动的形态与模式,对争议解决机制提出了新的要求。武汉仲裁委员会始终关注科技与法律的融合创新,致力于为各类市场主体提供更加专业化、现代化的仲裁服务。他希望通过本次沙龙实现跨领域专家的思想碰撞,产生富有建设性的真知灼见,以更好发挥仲裁在解决军民产融商事争议中的独特优势,构建适应人工智能时代特征的争议解决机制,为军民融合发展战略提供更加有力的法治保障。
本次沙龙发布了《武汉仲裁委员会涉军类争议仲裁规则》。陈迈院长介绍,该规则立足仲裁实践需求,在仲裁员选聘、程序安排、保密要求等方面作出了一系列创新规定,旨在为相关领域争议解决提供更加完善的制度保障,也展现了武仲主动适应新技术变革、持续完善专业服务体系的创新举措。
主题发言阶段,中国政法大学数据法治研究院教授、博导,中国网络与信息法学会副会长王立梅作《人工智能领域的民商事争议解决》主题发言。她深入剖析了人工智能时代民商事争议解决面临的前沿法律问题,从理论层面分析了新技术对传统法律规则的挑战与创新,系统阐述了人工智能时代民商事争议解决的六大新挑战。她指出,AI技术在知识产权、人格权保护、侵权责任和合同纠纷等领域引发了一系列新型法律问题,需要确立“以人为主”的权利认定原则、“可识别性”的人格权保护标准、“责任分?!钡那秩ㄈ隙ɑ埔约啊澳康牡枷颉钡暮贤婪状碓?。
武汉仲裁委办副主任李芊详细解读了以仲裁方式解决民商事争议的独特优势以及武汉仲裁委员会在完善仲裁服务机制、提升仲裁质效方面的实践与创新。他介绍,武汉仲裁委员会已连续三届荣膺“全国十佳仲裁机构”,充分体现了社会各界对武仲品牌的高度认可,武仲已成为华中地区最具影响力、在全国具有广泛声誉的仲裁机构。
圆桌讨论环节由北京军民产融服务协会秘书长黄云艳主持,中国政法大学国家安全学院副院长、副教授、博士生导师郜庆,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法学院副教授、法学博士刘春梅,融通地产湖北有限责任公司审计与法律合规部经理李立,中国人民解放军中部战区总医院医疗调解纠纷办公室主任黄永兵等四位圆桌嘉宾,围绕“军民产融纵深发展中的仲裁保障与实践突破”这一主题进行了深入交流,各位专家从国家安全视角阐述了仲裁在军民产融领域的战略定位,深入解读涉军仲裁规则的制定背景和理论创新,分享了企业在军民产融项目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和仲裁需求,从卫勤领域角度探讨仲裁在医疗健康领域的特殊价值和实践路径。
北京军民产融服务协会会长董刚总结讲话时指出,本次沙龙聚焦人工智能时代商事争议解决这一重要议题,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仲裁以其专业性、高效性和保密性等特点,完全契合现代商事纠纷解决的需求。随着国家政策的持续支持和仲裁制度的创新发展,仲裁必将在化解商事矛盾纠纷、优化营商环境方面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
本次沙龙取得了丰硕成果,与会嘉宾纷纷表示,要将沙龙中的学习收获转化为推动工作的实际举措,共同为提升商事争议解决服务水平、营造法治化营商环境作出新的贡献。